东兰红水河铜鼓风情村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发表时间:2014-12-03 09:53:55
来源:院办公室
(一)开发条件
东兰红水河铜鼓风情村地处桂西北盘阳河流域长寿带内,滨临红水河,有着优美的山水环境。紧邻323国道和即将建设的河池——百色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该景区以古老神秘的铜鼓文化、缤纷多姿的壮瑶民俗和风光优美的山水环境为特色。
(二)功能定位
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文化研究、观光游览
(三)开发思路
依托“世界铜鼓之乡”品牌,以古老神秘的铜鼓文化、缤纷多姿的壮瑶民俗为特色,加强原生态铜鼓民俗的传承和保护,大力发掘壮族铜鼓文化,以及与铜鼓文化派生的铜鼓舞、猴鼓舞、壮族蚂拐节等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建设成为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文化研究、游览观光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景区。
(四)与土地、城镇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在《东兰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的县域旅游总体布局中提出建立东兰县北部民俗度假旅游圈,其中包括隘洞镇的民俗文化村。在《东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提出,围绕构建“红色东兰、铜鼓之乡、养生天堂”主题形象,确定了全县旅游的开发重点、旅游品牌,重点项目包括红水河铜鼓文化旅游区。规划期间安排新增用地33.00公顷。因此,该项目符合《东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规划要求和项目用地,建议尽快落实。
(五)市场分析
随着旅游发展的不断完善,旅游者也变得越来越理智化和个性化。由于满足旅游者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民俗风情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东兰红水河铜鼓风情村可将东兰各地铜鼓民俗集中展示,能够从多角度、集中展示铜鼓民俗文化,满足旅游者深入领略多姿多彩的铜鼓文化的需求,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商业性等特点。项目所在地隘洞镇交通便利,现有国道323线穿境而过。河百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在隘洞镇设互通口,方便广西、广东、云南等邻近省区游客进入,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六)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项目区域的特点,拟划分风情村入口服务区、铜鼓文化博览体验区、铜鼓文化产业园区、滨水养生度假区、休闲娱乐区几大板块进行建设。
1.风情村入口服务区
风情村入口服务区以旅游集散、信息服务、观光游览为主要功能,配套建设建设景区大门、大门融入铜鼓文化风格建设,大门旁配有售票处、门卫值班室等设施。并配置生态停车场、旅游码头、集散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管理中心、旅游厕所等。风情村入口服务区的建筑统一采用杆栏式风格,点缀铜鼓元素,与景区协调。
2.铜鼓文化博览体验区
——铜鼓博览园。规划以铜鼓广场为中心,将我国古代铜鼓的八大类型按历史时间、分布地域、形制和纹饰等分为三个园区即:云南园、广西园和贵州园进行展示,外加展示东南亚铜鼓的东盟园和凸现东兰——“世界铜鼓之乡”的东兰园,共五个园区。
——铜鼓大乐。为了展现东兰铜鼓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策划一台铜鼓民俗风情剧演出。融入、红水河畔、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素材和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再现少数民族撑红伞、跨火盆、拜天地、入洞房等丰富的婚姻习俗,并通过铜鼓纹饰展示、图腾崇拜、期盼风调雨顺等音乐舞蹈场面,全方位展示铜鼓文化的深刻内涵。
——铜鼓文化广场。建设铜鼓文化墙、铜鼓广场、铜鼓祭坛、铜鼓祭祀表演、铜鼓声震九州、铜鼓祈福楼等项目。
——铜鼓艺术廊道。将铜鼓鼓面上雕刻的图腾动物和纹饰的主要内容,如鹭鸟、青蛙、十二生肖等和八卦图、花卉、古汉字等,做成形态各异的小型雕塑,点缀在景区内的各主、次游览步道上,让游客时刻沉浸在浓厚的铜鼓艺术气息中。
3.铜鼓文化产业园区
——铜鼓产业园。将地形较平缓的区域作为铜鼓产业园用地,产业园将发展铜鼓铸造产业、铜鼓纪念品、铜鼓碗与铜鼓相关的制造加工、纪念品生产、休闲娱乐等产业,依托铜鼓纹饰开发相关艺术品,开展各类型铜鼓铸造试验。
——铜鼓文化研究中心。在铜鼓产业园区建设铜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聚集从事铜鼓文化研究、教育、宣传、推广、交流的学术团体。以继承和发展传统铜鼓文化,促进铜鼓文化交流为宗旨,致力于深入研究铜鼓文化及扩大铜鼓文化的对外宣传。
4.滨水养生度假区
通过对风情村沿河区域的景观营造和度假环境的营造,打造生态化的人居环境,发展酒店度假、旅游居住等旅游产业。养生度假区建筑采用杆栏式形式,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将民族养生理疗的理念融入到项目中,策划一系列以生态养生为主题的活动。建成集住宿、会议、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养生度假区。
5.休闲娱乐区
设置趣味游乐区、风味美食街、休闲酒吧街、特色商品街、风情客栈等,为游客提供休闲、游憩、娱乐、消遣的场所,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提高旅游的趣味性,增强体验感受。
(七)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
(八)效益分析
开发建成后的东兰红水河铜鼓风情村,将集铜鼓文化博览体验、度假、休闲娱乐、民族旅游商品、手工艺品展示等于一身,以综合性的功能定位,广泛的市场覆盖面,满足旅游、摄影、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种需求,对生态旅游和铜鼓文化旅游的发展,提高铜鼓民俗文化优良传统保护的自觉性起到促进、宣传作用;铜鼓民俗旅游将带动第三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民族地区物质生活,促进就业和环境改善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次,红水河铜鼓风情村建成后,将至少可以解决上百人的就业安置,有效减轻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地区繁荣,有利于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九)旅游用地
项目占地面积约900亩。
(十)运作模式
招商引资项目,政府负责规划审核,协调土地,具体项目推进采取以企业经营为主、多方参与的经营模式。即经营主体为企业,政府、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政府负责引导和监督、企业负责经营和管理,居民参与演出和旅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