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加入收藏 | 微博关注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771-2835483

最新公告: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研究 > 全域旅游专题 >

全域旅游专题

  • 全域旅游面面观(下)——如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发表时间:2016-04-25 16:29:55  来源:来也股份

           一、全思维

            1、全要素

           综合资源奠定了核心吸引:生态环境创造根本优势,产业聚集形成发展基础,主题功能确定合理区域,文化积淀构造品牌基础,规划就是财富,环境就是资本,结构就是效益。

     

           旅游要素可分为四大类

           运营要素传统旅游要素为“行、游、住、食、购、娱”,现在已经升级为“文、深、慢、漫、精、境”。发展要素包括资源、资金、土地、人才、信息、科技、文化、管理、产权。社会要素两个二元结构,城乡二元,内外二元。环境要素弥补自然环境,提升人文环境,改善经营环境,完善市容环境,强化休闲环境,优化交通环境,协调景观环境,严格保护环境,创造好的发展环境。

     

            2、全过程

           传统的旅游资源仅限于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观光产品和发展模式单一。全域旅游则是全面利用新资源,包括环境旅游资源,生活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资源。从而形成新体系,从单一到复合,涵盖观光、商务、城市、乡村、文化、休闲、度假、特种等各种旅游方式。

     

           传统旅游是目标性产品,通常是到此一游;全域旅游是过程性产品,注重深化体验。要通过市场,聚集人气;通过政策,聚集商气;通过创意,聚集文气,最终聚集衍生产业的发展。

     

           我们要形成新的“A+B+C”发展模式

     

           A是吸引中心

           作为吸引中心,成为发展的亮点,不仅吸引游客,也吸引政府。由于这样的项目需要大投入,市场也需要培育,所以有可能在直接经营上形成亏损局面。这样,一方面需要开发者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B是利润中心

           目前的一般形式是配套房地产建设,长远也会形成其他方式。

           C是文化中心

           衍生发展。从而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形成产业群,构造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总体模式。

     

            3、全结构

           全域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于旅游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花费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运营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国际结构。在旅游业做结构文章,才能谋长远发展。

     

            4、全体系

           全体系包含三方面:

    •        部门与产业交融体系,通过产业交融,发挥市场优势,把握主动权;工作一对多,把握主导权。

    •        公共服务体系,包括营销、品质、秩序、标识、服务中心、紧急救援等。

    •        全面休闲体系,涵盖城市休闲,乡村休闲,休闲社区,度假社区等体系。

     

            5、全管理

           实施全域旅游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发挥作用,提升效能,充分体现领导重视,构筑发展平台;重视整合公共环境,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谐社会理念;构筑公共平台;提供社会服务;创造发展商机。建立合理机制,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市场主体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利益,协调和谐发展。

     

           政府出资源、统一规划;大企业出资金,集中建设;专业集团出管理,规范运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举全域之力推进旅游产业快速突破发展,形成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旅游品牌的新亮点。

     

           全域旅游最终要形成“十个围绕”

           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搞服务,交通围绕旅游上档次,城建围绕旅游美形象,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文化围绕旅游创特色,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公安围绕旅游保平安,各行各业围绕旅游聚合力为核心。

     

            6、全推进

           政府主导形成热潮,企业跟进形成热点,市场需求形成热流。在推进全域旅游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        要有新意识:发展全球化,产业一体化;

    •        扩展新领域:休闲拓展,低碳发展;

    •        实施新措施:基础设施、土地、金融、存量开发;

    •        表明新决心:中央与地方,互动互促;

    •        制造新现象:乘热打铁,乘势而上。

     

           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开拓,关键是创造旅游部门能够主导的工作抓手,使旅游能够围绕中央决策创造性的落实。这就需要趁热打铁,出大思路,成大格局,谋大地位。跨地区联动、多部门合作,旅游部门主要发挥整合作用,借助其他优势,形成自身优势。一对一是弱势,一对多是强势。

     

           以扩大内需为主导战略,以改革开放为主线,抓四个方面,要素市场化,发展社会化,运行智能化,推进国际化。

     

           二、关于城市旅游

           传统模式是以资源形成产品,以产品构造产业,以产业聚集城市。现代模式则是金融、科技、人才、市场,要素聚集、创造聚集。传统经营城市一靠经营资源,掠夺性;二靠经营土地,一次性使用,一次性收入,这种模式已经走不下去,现在注重经营文化,经营环境,融合科技、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城市建设中,史是城之根,文是城之魂,房是城之体,水是城之容,绿是城之装。突出城市文化,构造景城,处处是景,触景生情。城市要进行完整的艺术设计,系统的形象设计;穿靴戴帽,涂脂抹粉,消灭丑陋外立面。同时强化城市功能,融客源集散地、消费集中地、文化吸引地、就业扩大地、税源形成地、品牌体现地于一体。

     

           城市中央休闲区是重中之重,它是城市文化底蕴的集中,城市娱乐消费的集中,城市晚间亮点,大家能够最大程度地放松,形成欢乐集中之地。城市中央休闲区强调多元素,小设施,大街区,通过休闲娱乐商业饮食文化让历史变得时尚,让文化变得轻松,让自然变得可亲,让一切吸引元素变成可以销售的产品。

     

           三、关于乡村旅游 1、发展过程

           乡村旅游从八十年代中期起源:成都郫县为典型代表。30年来农家乐发展迅猛,星火燎原。九十年代中期升级以古镇古村为代表,乡村休闲开始起步,原子化状况整合,产品逐步提升。新世纪中期以来大发展,以莫干山下洋家乐为代表,乡村度假开始萌芽,乡村旅游全面普及,近几年成为热点。目前已在全国普及,300万家农家乐,创造3000亿收入,实现上千万人就业。

     

            2、巨大作用

           乡村旅游是改善乡村贫困状态的重要抓手,可以促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丰富农业功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渠道、形成系列服务设施、推动农民观念转化、培育农村市场机制,从而实现对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

     

            3、模式

           乡村旅游的模式强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市制宜,讲究自然、延伸、多样化。

     

           六种基本模式:

           农家乐、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古村落的开发、农业的绝景和胜景、与景区兼容。

     

           三种延伸模式:

           观赏农业采摘林业:新鲜收获家庭化休闲渔业体验牧业:差异体验竞赛化手工业乡村艺术:就地取材,就地取才,就地市场,就地增值

     

           五种创新模式:

           绿道:联接乡村旅游的慢行系统,广东起步,江苏提升,逐步推广。休闲农庄:形成国家标准,农家乐的提升版,放大版,创造版。景区依托:相得益彰,私家山林,身边峡谷。度假社区:第二居所,第一生活。乡村环境,城市生活。庄园文化:历史传承,国际借鉴,开始探索。

     

            4、主要问题

           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是产品与市场不对应,乡村旅游对应周边市场;乡村休闲对应中程市场;乡村度假对应远程市场。总体来说,乡村旅游是对应大城市,对应城市群。

     

           其次,乡村旅游单体规模小,对应市场难。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少;卫生条件差,产品供应不足;经营单一,同质化强;恶性竞争,质量不高;市场持续性突出。

     

            5、发展

           农民旅游示范点,既是一种服务方式,是一种引导方式,也是一种管理方式。乡村旅游合作社,是最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利益共融,政府、开发商和乡村,全面整合资源,全面塑造品牌,全面对应市场。

     

    •        开发:主要管理手段是规划,通过规划引导、指导;

    •        经营:主要管理手段应该是引导和培育,尤其是培育领袖;

    •        管理:更多应该研究如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6、便利化

           交通格局决定旅游格局:大交通顺畅,小交通特色,景观路,文化路,交通路。不仅是乡村旅游,而且是生活格局变化。

           传统升级:农家乐转向主题村、专业村,现有项目提升。

           新点强化:培育重点项目、优势项目、聚集项目。

           智慧乡村旅游:网络覆盖,信息全面,市场联通。

     

            7、新统筹

           一方面是农村,应当用景观的概念看待农村,不能一扫而光;用综合的理念经营农业,通过旅游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用人才的观点发动农民,使农民也成为文化传承者,工艺美术师。另一方面是城市,要用抓旅游的理念抓城市,突出人本化和差异性;用抓饭店的理念抓景区,突出精品化和细致化;用抓生活的理念抓休闲,突出舒适性和体验性。

     

           以村庄为依托,以生态为背景,集中各类休闲娱乐设施,培育独特生活。把握一级开发,推进二级开发,加强公共建设,推进公共服务;构造和谐机制,达到利益共融;强化本土文化,突出特色发展;形成产业分工,提高市场效应;覆盖三次产业,浓缩乡村意境,慢生活,深体验。

     

           四、关于休闲度假

           闲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休是消磨自由时间的方式。休闲即是对自由时间的多样化安排。

     

           从时间维度上,有小闲,八小时之外的闲暇是一天中的三分之一;有中闲,大周末是一周中的三分之一;有大闲,法定假日和带薪假期是一年中的三分之一。

     

           在空间维度上:家庭休闲是休闲空间的基础,社区休闲是休闲空间的放大,城市休闲体系是休闲空间的延伸,环城市休闲游憩带是休闲空间拓展,乡村休闲是休闲空间的发散,异地休闲是休闲空间的辐射,网络休闲是新型空间的突破。

     

           城镇休闲:培育中央休闲区,创造城市品牌。

           商务休闲:商务,会议,奖励。

           乡村休闲:提升农家乐,建设休闲农庄,开放展示,场景再现,衍生扩张,造福百姓。

           文化休闲:古镇、古村,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功能多样化。

           运动休闲:户外运动项目,水上运动培育。

           养生休闲:温泉,度假设施,中医中药。

           娱乐休闲:结合民俗,集中培育。

           度假发展:主题酒店,度假酒店,会所建设。

     

           五、关于生态旅游

           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命题,也是发展目标。“美丽中国”是愿景,现状是不美丽的中国,一方面是资源掠夺,自然破坏,污水横流,垃圾围城。另一方面是社会缺乏底线,人际缺乏信任,生活缺乏温暖,所以才需要突破。 “美丽中国”的根本是生态文明建设:文明意识,文明制度,文明行为。

     

     

           生态旅游,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高级旅游形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产物。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全过程及旅游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均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突出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主要是指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生态体验的服务和要素组合;作为一种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指到具有生态价值的地区,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体验生态之美的行为。

     

           一是立足大旅游。不能把生态旅游仅仅局限在符合一定标准和条件的特殊旅游区域或产品,还要扩展应用到旅游产业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的生态友好程度。

     

           二是立足大生态。不能把生态旅游对象仅仅框定为原生态或单纯自然环境,还要拓展到与自然生态共生的人文生态,进一步也可以将生态恶化区域作为生态旅游的体验对象,以更加充分地发挥生态旅游的教育、警示和督促作用。

     

           三是立足大市场。不能把生态旅游仅仅限定为少数人、少数区域的旅游,体验生态、享受生态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只有面向大众、服务大众、教育大众,才能真正使环境安全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原生态着眼,次生态着手,泛生态着力。充分利用优势,创造品牌,形成产品,产生吸引力。

     

           六、全落实 1、理念更新

           理念更新具体落实到七个方面:

    •        一是观念,树立新型发展观;

    •        二是方式,培育集约型发展方式;

    •        三是机制,形成合理的推进体制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

    •        四是品牌,创造新的目的地品牌以及产品品牌;

    •        五是功能,全面发挥旅游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面大的特点,形成全面功能;

    •        六是质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        七是生活,使旅游成为一种新的生活形态,通过旅游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具体化。

    分享到: